时间:2023/4/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国家森林乡村”“广东名村”“广东省卫生村”“清远市生态示范村”……走进联山瑶族村,一幅颇具瑶族风格的秀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一栋栋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整洁宽敞的水泥路连村入户,漫步田间小路,绿荫环绕、草木葱翠,让人倍感心旷神怡。

联山瑶族村位于英德市石牯塘镇东北部,是该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如今,随着各种富民政策如春风般吹进,联山瑶族村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大家伙的精神头儿更足了……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通讯员黄福宁蓝文星

翻山越岭搬迁茅草房变成新楼房

“以前村委会门前泥泞不堪,哪里有我们健身、跳舞的地方!”“虽然大家已从大山迁了下来,但以前村里也没有路灯,晚上回家还得拿个手电筒!”……在新建的村委党群服务中心小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村民边锻炼身体,边感叹如今的好生活。

联山瑶族村的村民祖上从韶关市乳源、始兴一带迁入英德,在石牯塘联山大山深处分散居住。当时东一户、西一家,村民住的都是茅草房,吃的多数是野菜等,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生活异常艰苦。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多次搬迁,从深山老林迁到山腰和山脚等处居住。

虽然当时村民们也进行集体生产劳动,但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所耕种的田地由当地政府从邻近的鲤鱼村协调临时提供。后来,鲤鱼村收回了土地,为了维持生计,瑶胞们又搬回原来的深山居住。直至年,为了居住安全和便于生产生活,政府再次组织动员大家搬到位于山腰处的炉上角居住。年之后,终于通过建新村住进了楼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进了联山,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班子多方争取项目资金,让村中基础设施日益得到完善。

目前,全村建有3个文化健身广场,4个村民小组均配套建有一栋1-2层的文化室(农家书屋);村村水泥路、自来水、电、通信光纤到户;民风行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我们现在生活好得很,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路灯安上后,夜里路上亮堂堂的,真的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村民赵腾有说。

强化基层党建从软弱涣散到党群联动

近两年,联山瑶族村都举行隆重的仪式,对成绩优秀的联山瑶胞子弟进行奖励。这得益于各方支持建立而成的联山瑶族村奖教奖学机制,倡导村民和学子用知识创造财富,改变命运,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一直以来联山瑶族村的大部分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一定程度上“纵容”此前的村组干部出现乱作为现象,党群干群关系较为紧张。该村也因此被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年7月,根据英德市委的工作部署,时任团英德市委副书记的胡英杰被派到联山瑶族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自此,他着力推行支部“五化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重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大学毕业生中物色考察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形成合力,为村民办了一批实事好事,重新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认可。

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村团支部引导该村的党员、团员、青年学生等注册为志愿者,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开展“齐护母亲河,共建美丽家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到美丽家园的各项建设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支部和团支部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和“团员青年战役突击队”,得到党员、团员和青年群众们的积极响应,全村形成了共同守护家园,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

通过结对共建和组织帮扶,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进一步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出谋开拓、谋创业、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打造省级特色村瑶族文化元素成亮点

近年来,英德市掀起一轮轮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联山瑶族村也加入其中。然而,如何规划、怎么建设,村民心里却没有底。

“以前村里与外界交流比较少,信息闭塞,不少村民都疑问‘怎样才是美丽乡村?’。”胡英杰告诉笔者,对此,联山瑶族村组织村“两委”、村小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九龙、西牛等地参观学习,并采取个别引导和集体会议的形式,动员各村民小组响应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村已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并按照整洁村的要求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联山瑶族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年,在上级统战和民宗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纳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建成入村瑶族门楼、篮球场、戏台、文化活动室,并对部分民房统一进行民族特色立面装修。如该村第一小组房屋上装饰具有瑶族传统文化元素图案,体现着少数民族的风格。

另外,石牯塘镇党委政府还聘请英德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对联山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计划在炉上角规划建设瑶族文化园,通过还原过山瑶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热点。

石牯塘镇党委书记刘学明表示,联山瑶族村作为少数民族行政村,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石牯塘镇有决心、有信心把联山瑶族村打造成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特色旅游热点,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描绘好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生金”腰包鼓起来

过去,联山瑶族村村民分散居住,靠山吃山,主要收入来源种植笋竹、采集野生菌类冬菇、灵芝、木耳贩卖,收入低薄,生活条件差。

近年在民族政策和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支持下,联山村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的粗放生产模式。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大规模种起了茶叶、竹笋、冬菇、灵芝、木耳等特色农产品。

另外,该村还引进英德市德康农业公司,试点中草药南板蓝种植项目,动员党员和村组干部先行先试、踊跃种植,起到影响和带动村中群众广泛种植的效应,首批共种植近20亩,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增入约元/亩,探索村民致富奔康路子,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年,联山瑶族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瑶族村再迎发展新机。帮扶单位为该村3户(共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目前,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已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验收。

贫困户曾乙成的妻子智残,上有两老、下有两小,全家6口人仅有他一个劳动力。针对曾乙成的特殊情况,村委和帮扶干部鼓励他结合实际在家包竹山和种经济作物,通过以奖代补政策给予他们资金奖励和肥料支持,并通过省、清远、英德三级财政精准扶贫专项帮扶资金的注入,代其入股当地实力企业。近两年,曾乙成每年均获得分红近万元,大大帮补了一家人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anzx.com/qysxw/12963.html
------分隔线----------------------------